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参与主办的“艾芜与文化中国·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15日 浏览量 :

611日,在艾芜诞辰115周年之际,艾芜与文化中国·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成都市新都区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大学共同主办,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新2会员管理端10888承办,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都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艾芜研究学会协办。

“艾芜与文化中国·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中国作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等在贺信中表示,艾芜是新文学历史上极其独特的作家,独特的思想、精神以及语言方式与时代发生着深刻而有效的互动。这是留在历史深处又抵达了未来的真正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对艾芜故里清流镇授牌“艾芜故里创作基地”。大会嘉宾转交了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献学家陈子善捐赠的艾芜研究资料。

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在致辞时表示,川大与艾芜先生颇有渊源。94年前,艾芜经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从川大旁的望江楼畔出发,一路向南,赤心不改,笔耕不辍,默默奉献。在中国近代百年的风云变幻,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正是这些像艾芜、郭沫若、李劼人、巴金一样的校友作家,冲锋在革命和文化战线的前沿,他们成就了川大内涵,也铸造了川大精神。

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致辞

 

晏世经副校长说,川大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研究生的培养和创新,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将有助于弘扬四川文化、铭记艾芜精神,它也为深入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和重要助力。川大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与艾芜故居——新都区紧密合作,延续四川文化学术脉络,推动高校和地方政府、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立足乡邦、融汇古今、创新思路,引领海内外艾芜学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提升国家和四川的文化软实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贡献力量。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院长李怡教授主持闭幕式

研讨会以“艾芜与文化中国”为总主题,分主题演讲、大会学术讨论、分组学术讨论等环节。来自中国社科院郭沫若研究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相关学者、专家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韩国东亚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学者参与了相关学术讨论。

参会人员合影

当晚,作为四川大学传承创新艾芜精神的重要成果,由四川大学雷雨话剧社改编的话剧《南行记》在新都一中上演。与会专家学者、新都区各级领导、新都一中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一同观看了话剧表演。

话剧《南行记》剧照

话剧《南行记》由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苏玥祺编剧并导演,著名话剧人方旭担任艺术指导。剧组首次建组于201811月,其中大部分剧组成员都来自新2会员管理端10888的大一、大二年级本科生,编剧、导演、副导演、演员、舞美、宣传、音乐设计、场工这些工作都由学生自主担任。

话剧《南行记》历时近8个月的剧组筹备。为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话剧表演,我院多次邀请中国内地著名话剧人方旭老师从北京赶来指导排练。方旭通过对每个人的单独训练来发掘演员身上的潜力,释放角色在剧中所需情绪,增强演员对角色的准确把握度。

方旭老师应邀指导我校雷雨话剧社表演

长期以来,新2会员管理端10888坚持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与创新思维,不仅在资金、服装、道具、场所上给予学生大力支持,而且也通过老师们的课堂内外的积极交流与互动助力《南行记》的排演成功。

苏玥祺介绍,《南行记》的第一版剧本完成于201811月,当时立意较浅,并不理想。一筹莫展之时,学院现当代文学方向的老师们结合自身对艾芜和话剧表演形式的理解,给出修改建议:院长李怡教授多次就剧本与话剧社同学们座谈;姜飞副教授指出艾芜当时内心深处的心境与成都当时处于闭塞之地有着密切关联;妥佳宁副研究员提出要在创作中把握人物情感态度的转变……,如此不断打磨和修改完善,才诞生了目前版本的《南行记》剧本,也才能够得到专家学者与观众的普遍认可。这样的文学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探新为高校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进行了有益尝试,鼓舞了师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勇于创意。

采写、图片:黄晶晶

编辑:成博 陈悦月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