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五四专题 | 青年奋进正当时 文新学子砥砺行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06日 浏览量 :

五四直播游川大:我院学子参加央视新闻五四特别直播节目

梧桐道、校史馆、江姐纪念馆…… 54日上午,跟随央视新闻的镜头,百万网友在云端体验了一场特别的旅行。我院2018级新闻学硕士生林丽,正是这场旅行的导游。作为四川大学凤鸣志愿讲解队的一员,林丽受邀参与央视新闻云游中国特别直播,与总台记者访望江、寻校史,打卡川大地标,追溯峥嵘岁月,体悟五四精神。

央视新闻“云游中国”特别直播

提起直播,林丽说自己不仅兴奋而且紧张,“作为新闻学子,这是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但要在直播中讲好川大故事,对我而言是个挑战和锻炼。”从大一拿到《四川大学校史读本》开始,林丽就对校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她选修了相关课程,还报名成为了江姐纪念馆的讲解员。尽管如此,直播前,她还是一遍遍梳理确认着“导游路线”上的点滴,温习着每个地标背后的故事,“这次讲解场所更大,内容更多,我也趁此补充了遗漏的知识,了解了更多校史文化。”

2019年林丽参与江姐馆开馆仪式讲解工作

扎实的功底、反复的细化补充换来的是直播中的侃侃而谈与对答如流。川大渊源、江姐的革命故事、战“疫”中的华西身影……伴随镜头和林丽的讲解,一段段历史和红色记忆被再次点亮,独属川大的文化图景在云端徐徐展开。直播过程中,林丽也对红色革命和五四精神有了更多体悟,“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我们所处的环境与当年大有不同,但爱国民主、追求进步、崇尚科学这些精神内核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央视新闻五四特别直播”现场

直播结束后,林丽表示,自己和队友会继续做好志愿讲解,在校史传承中承继五四精神,我们希望继续为传承校史文化和先辈精神贡献一份心力。

除了弘扬校史、红色文化,我院学子还积极参与多方实践,在研学、公益、抗击疫情等多领域身体力行,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书写着青春的奋进篇章。

研学实践:学以致用 比赛创佳

20196月,我院2016级本科生郭晓蕾、李欣哲、杨璐嘉的作品《天涯何处觅归途——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现状》荣获第四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一等奖、最佳数据新闻可视化奖;我院2017级本科生王盛乾、刘雨凡、常乐、毛维宋、陈文焕的作品《城市收缩:我们该何去何从》荣获本次大赛全国三等奖。通过本次比赛,我院学子纷纷表示收获了很多课本不能给予的知识和能力,并希望能够进一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与能力。


201912月,我院本科生王盛乾、杨璐玭获得人民网奖学金;本科生惠政的作品《风味成都》,王盛乾、龙薪羽、华培馨、张可忻、毛维宋的作品《幸好有》分获人民网共享新时代,我和我的小确幸’”大学生融媒体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和三等奖;我院5篇研究生及本科生论文荣获2019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论文奖


研学实践:现场体验  深入调研

20191015日至18日,我院硕士第四支部的10名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学院团委书记、2018级研究生辅导员王志华老师的带领下,赴石棉、冕宁、西昌、昭觉等地,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光辉七十载,筑梦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党委组织部立项的四川大学党建特色活动,包含支部建设、参观考察、公益服务和影像记录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和内容,旨在有力引导参与的党员同志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责任与使命。党支部在主题教育过程中融入革命教育,从成都到西昌驱车近11个小时的路程中,支部成员沿途参观了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遗址、冕宁县彝海结盟风景区、西昌奴隶社会博物馆等红色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体验,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洗礼。


2019年暑假,我院学子勇担青年责任,赴多地开展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我院东西会师小分队前往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开展社会实践调研,通过走访岳坝村保护站、当地农业养殖基地和产业园区等,关注地区生态保护和扶贫进展;我院政务观察者实践团队队长李宛潼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团委宣传部宣传科开展实习实践,加深了对淄博市家风家训建设和新乡贤文化建设方面的作为与成绩的认识和思考;我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实践团走进陕西省,寻访革命旧址,感悟革命精神,蓄积青年力量;我院冀你太美社会实践小组立足河北省,深入了解了燕赵大地的发展腾飞,记录了家乡新变。


公益活动:爱心携手 助力扶贫

201981-11日,文新学院朝阳扶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远赴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温拖乡地茶村,开展以寻访基层校友,投身教育扶贫,献礼祖国华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莹老师、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段化鞠老师共同带领,学生队员6人均为学院20182019级硕士生(包含一名2019年即将入学的新生)。

在为期11天的实践活动中,团队结合地茶村的实际情况,团队秉承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地茶村的孩子们量身定制系列课程、设计趣味活动、开办朝阳图书角。团队还采访了从我院毕业的驻村干部张桓铭学长,跟着优秀校友的足迹,探寻这位文新人和地茶村共同写就的脱贫故事。活动全程,实践团队跟踪拍摄了专题纪录片,真实记录了地茶村的脱贫进展,帮助地茶村赢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助援。


201971519日,由我院在校生王若琳、梁子扬组成的推广普通话活动小队前往西安市蓝田县,面向当地在校中学生开展普通话推广实践。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面向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文姬中学的在校生,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精心设计了趣味性和实用性并重的推普课程。在解读普及普通话概念及重要意义的同时,团队还设计了多种游戏互动,帮助同学们直观感受普通话的独特魅力,引导大家学好、用好普通话。授课的同时,团队收集整理课堂上的相关数据,同时采访一线教师,对校内普通话掌握和运用情况形成更系统的认知,为后续推普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方案。


公益活动:薪火传继 感念师道

202012,临近春节,我院团委响应校团委和离退休工作处号召,开展情满川大,迎新送福活动,组织我院学生前往离退休教职工家中,送去学院的问候与祝福。院团委学生会杨宜霖、石秦一、伊靳涛三名同学分别前往原新闻学院院长邱沛篁教授、干天全副教授、王绿萍教授家中,和他们谈论学院最新的发展动向、请教学习研究的经验心得。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更进一步感受到学院严谨的学风在一代又一代文新人中的传承,它是那么朴实无华又确切实在。之后,他们会努力将活动延续下去,以常规活动的形式,动员更多的同学们参与进来,让更多的老教师们感受到学院后辈们对他们的敬意与关心。”


抗疫行动:异地同心 合力战疫

我院湖北校友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李浩文毕业后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担任新生辅导员,疫情期间认真完成年级学生情况摸底排查、心理疏导、休学复学、开学准备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他每日下午一点到晚上九点、从社区一栋到三十二栋,为社区居民搬运、配送生活物资,为小区的整个防疫救灾工作献出了力量。

谈及做社区志愿者的原因时,李浩文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我父亲是一名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我自己也是一名党员。当初在川大读书、入党时,我们学院的老师就教诲我们要勇于担当。现在我们小区的防疫形式依然很严峻,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冲锋在前,为小区的整个防疫救灾工作出一份力;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也想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年级同学们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支持防疫救灾工作。


抗疫期间,得知家乡需要防疫志愿者,我院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刘雨凡同学主动报名,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解放村卡点担任卡点志愿者。她每天冒着寒冬风雪站岗三个小时,穿戴口罩、棉鞋、厚棉裤、羽绒服外加军大衣,戴上三层手套,为往来的行人和车辆进行健康检查和信息登记。让刘雨凡感动的是,执勤第四天,楼上的居民史阿姨一家为大家送来了亲手熬制的红糖姜水,期间还有很多好心人不时送来饭菜、暖贴、奶茶等,让整个卡点都充盈着温情,这些让我们非常感动,现在正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冲在前面。


疫情爆发以来,我院不少同学通过多种方式,志愿参与抗疫服务,传递温暖。2019100余名硕士研究生自发筹款,为前线医务工作者募集133副护目镜,由张宇轩为前线医务工作者送去护目镜。2017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张恩铭同学主动报名家乡发起的关爱抗疫医护人员子女志愿辅导团,为一位父亲正奋战在南充抗疫一线的高三男孩进行线上学习辅导,主动关心对方情况。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王小翠报名参与雷火救援志愿者,协助打通救援的信息通道。

学院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2018级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2019级本科同学以及2018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同学自发组织起来,通过手写祝福、自制加油视频和专题推送等方式为爱助威,形成线上宣传合力;我院师生还与四川大学官方微博团队合作,制作发布原创主题抗疫MV《致敬最美的逆行》,为这场病毒阻击战发出文新的加油。

采写/张诗萌 王北辰 李彪 李丹阳

编辑/陈悦月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