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李菲教授著作《大艺微言:蜀中锦人话蜀锦》获“第十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9日 浏览量 :

2023316日,“第十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颁奖典礼在华侨城大剧院隆重举行。我院李菲教授的学术著作《大艺微言:蜀中锦人话蜀锦》荣获第十届巴蜀文艺奖,为“民间文艺”类5项获奖作品之一。

李菲教授出席颁奖仪式

 

巴蜀文艺奖是经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四川省委宣传部于1990年批准设立的四川省文艺类评奖的最高奖项之一。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是我省唯一保留的文艺综合类奖项,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负责组织实施,每三年评选一次,集中展示四川文艺界的优秀创作和研究成果。第十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评奖自20226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戏剧、电影、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等近1000件文艺作品,最终评选出涵盖12大艺术门类的59件获奖作品

2017年起,李菲教授带领四川大学蜀锦非遗传承保护口述史项目组,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访谈和资料搜集整理,对蜀锦历史发展和当代传承的主体——“锦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历经4年完成了学术著作《大艺微言:蜀中锦人话蜀锦》。该书以口述史、社会史与技术史的多维互释为依托,为蜀锦非遗与传承人“保存记忆、研究记忆、分享记忆”,展开了一部巴蜀地方社会文化生活的微观画卷;在当代非遗话语体系中锚定“人”的生命位置与历史作用,使锦人从幕后走到台前,重新勾勒出“人—技—物—文化” 的完整脉络,彰显非遗传承中的主体力量,窥见非遗生生不息、永续相传的根本动力。该书同时是当代非遗传承保护实践中高校、研究机构与社会多方合作、跨界协同的创新成果,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和社反响。

李菲、黄书霞编著:《大艺微言:蜀中锦人话蜀锦》,四川大学出版社,

 

  • “第十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颁奖词: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传承人的口述记录为依托,将“艺”之精湛呈现与“人”的生命表达两相融合,展现天府之国深厚历史渊源中的匠人精神,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当代价值。

 

  • 获奖作品推介:

学术著作《大艺微言:蜀中锦人话蜀锦》为成都市社科院2018年度重大委托项目“大艺微言:蜀中锦人口述史”(2018TF-01)结题成果,由李菲、黄书霞等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出版。以往关于蜀锦的研究多将其作为“物”和“技艺”进行考察解读,作品以口述史的呈现方式,着眼于蜀锦(大艺)背后的“锦人”及“人的生命表述”(微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坚守天府文化沃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作品立足四川,用高度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以传承人口述者的个体记忆与叙事为依托,挖掘和展现天府之国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及天府文化中的匠人精神。

二、跨学科融合,促进蜀锦非遗传承,讲好四川的“人民故事”。作品融合人类学、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多领域。以史料为依托,扎根蜀锦织造技艺现场,以“保存记忆、研究记忆、分享记忆”为核心,在微观史学的新视野下让锦人从幕后走到台前,构建出“人—技—物—文化”完整的脉络。

三、顺应时代要求,学界、高校与社会多方面联动,跨界传承非遗,共享研究成果。作品在教学层面的创新发展,实践层面的研讨交流,学术层面的传播研究,社会层面的宣传实现跨界传承、成果共享。

四、传播四川声音,助力巴蜀文化品牌提升。贴近和展现蜀锦匠人的真实生活,打开四川文化新声道。每一项手艺的背后都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每一个“守艺人”的背后也都有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作品从宏观之处描绘时代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亦从微观之处展现匠人匠心,展现“守艺人”欣喜悲欢的真实生活。(参见《现代艺术》2022年第12期,第36页,“第十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获奖作品展示专题”

 

图文|黄书霞

编辑|刘娜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