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长江新闻论坛回放(二) | 中国新闻奖评奖、创优圆桌论坛

发布时间 :2019年10月19日 浏览量 :

微信图片_20200110140147

 

1016日下午,纪念范长江诞辰110周年暨首届长江新闻论坛之主题论坛二——“中国新闻奖评奖、创优圆桌论坛”在四川大学科华苑宾馆四楼会议室举行。四川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蔡尚伟任主持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冯海青,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新华社四川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任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部主任张君昌,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江西日报副社长李旭,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李保恒,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宋海峰,四川日报首席记者、四川省十佳编辑记者梁现瑞参加了圆桌研讨。

 

微信图片_20200110140218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部主任张君昌发言

 

“上午的主题论坛我们重温了长江精神,了解了长江同志的为人和事迹,其实中国新闻奖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了长江同志精神的启发,在他的业绩的基础上激发出来的。”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部主任张君昌作为第一位发言人,详细阐述了中国新闻奖评奖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论是灰色的,但实践是鲜活的,新闻奖的设立可以鼓励更多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积极学习长江精神,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从而写出真正优秀的新闻作品。

 

微信图片_20200110140221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发言

 

“学习范长江精神,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树立远大的新闻志向,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专注于民间疾苦,有强烈的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探寻全局性、本质性的真理,学会将新闻事件、人物甚至地点放入历史大背景下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博学、博通。”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作为第二位发言者如是说。

微信图片_20200110140323

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江西日报副社长李旭发言

 

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江西日报副社长李旭在发言中说,“就我个人而言,实现了从新闻宣传管理工作到媒体人的跨界,了解到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一定都是不容易的。新闻记者一定要接地气,只有到最接近新闻事实的第一现场、最基层才能采集到最鲜活的信息,从而写出好作品。目前,江西记协也实施了采编机制的改革去倒逼记者写出好新闻,但所有新闻工作的展开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拥有人民情怀,替广大人民发声。”

 

微信图片_20200110140350

四川日报首席记者、四川省十佳编辑记者梁现瑞发言

 

“今年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12年,我一共获得过三次中国新闻奖,我通过对获奖作品的题材、载体等方面进行小样本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新闻奖具有‘几多几少’特征,如题材选取正面的多、负面的少,内容呈现讲成绩的多、讲问题的少,报道讲究角度精巧的多、触及硬问题的少等。中国新闻奖是引领中国新闻事业前进的一面旗帜,是一个标杆,它代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新闻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份伟大的事业,它让我可以在时代的舞台上尽情书写故事。” 四川日报首席记者、四川省十佳编辑记者梁现瑞说。

 

微信图片_20200110140352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冯海青发言

 

上半场的精彩发言接近尾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冯海青对发言人的内容和观点进行了总结。冯海青书记说,中国新闻奖不仅是新闻界高度关注的奖,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奖,评奖作为推动内容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抓手,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中国记协党组书记胡孝汉同志曾经说,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要评出方向、评出导向,树立典型模范形象,让新闻界同仁可以参照学习。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要求,通过“脚力”的勤快深入、“眼力”的广大精微、“脑力”的深思熟虑、“笔力”的表达呈现,更好地体察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更好地反映亿万人民的奋斗实践,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短暂的茶歇后,下半场对话讨论拉开了序幕。

 

微信图片_20200110140431

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李保恒发言

 

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李保恒表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对于新闻真实的把握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可以尝试用历史的纵深感、时代的大局观去看问题,这样会更加地全面客观。例如我们在报道某一个问题时,最重要的不是说如何报道这个问题,而是要找到最合适的角度去看待和解读这一问题。

微信图片_20200110140434

新华社四川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任硌发言

 

在探讨了长江精神影响下的中国新闻奖评奖和创优后,新华社四川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任硌将话题拉回到学校和新闻业界的互动。针对当代新闻工作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任硌认为,媒体融合时代亟需多面手,不仅要能写文字,也要会拍照、拍视频、剪视频;要热爱新闻事业,要善于沟通和协作,能够做到吃苦耐劳等。由此建议学校专业教育也可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以缩小新闻专业学生从学校到业界的距离,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

 

微信图片_20200110140520

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宋海峰发言

 

“做新闻记者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要有新闻情怀,有操守,耐得住寂寞,只有做到对新闻事业真正的热爱,才能够找到这一行业的乐趣所在。我虽然已经退休,但能够作为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继续在新闻行业坚守,我觉得这是我对新闻执着的追求和热爱。” 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宋海峰说道。

微信图片_20200110140522

本次圆桌论坛作为纪念范长江诞辰110周年暨首届长江新闻论坛的主题论坛之一,汇聚了新闻业界的记者、编辑、管理者和新闻评奖的参与者、新闻院系师生,搭建了重温长江精神,继续走好新闻长征路的对话与互励平台。

 

 

文字 / 陈悦月

图片 / 陈悦月

责编 / 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