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云端锦江”讲座览要 | 杨建刚: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俄国形式主义价值重估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17日 浏览量 :

4141930分,“云端锦江”系列学术前沿讲座第十八场通过QQ语音顺利举行。山东大学杨建刚教授应邀作题为“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俄国形式主义价值重估”的学术讲座,我院傅其林教授任讲座主持人,院内外近200名师生在线聆听。


作为二十世纪文论史上最为重要的理论思潮,马克思主义虽然与俄国形式主义在文学观念、研究方法和价值立场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在发展过程中却也与其发生了深度的对话。杨建刚教授以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对俄国形式主义进行学理批判和价值重估的角度,梳理与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对话历程,并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学术价值的再挖掘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当代发展进行了展望。

图片2

在线讲座实况

巴赫金:作为“好的敌手”的形式主义

杨建刚教授认为,巴赫金的学术研究并不具有官方色彩,因而可以理性地从学术的角度认识和评估形式主义的学术价值。在巴赫金看来,思想的本质是对话性的,思想只有在对话中才能够得到完善和发展,而要使这种对话富有成效,选择一个既有学术价值又有足够分量的“敌手”就非常重要,甚至“给予好的敌手的评价,应当比给予坏的战友的评价高得多”

基于巴赫金关于“敌手”的这一观点,杨建刚教授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这一年轻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庸俗社会学就是“坏的战友”,而俄国形式主义则是其“好的敌手”。他进一步解释道,俄国形式主义被看做是“好的敌手”,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俄国形式主义在“确定特点”问题上的理论倾向与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是“完全对立”的;二是形式主义将文学科学的极其重要的问题提上日程,发挥了非常有益的作用。

杨建刚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并不是一种学术意义上的“正面的交锋”,而是一种政治性的“背后打击”,这使马克思主义失去了吸收和借鉴形式主义合理价值的机会,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因此,巴赫金也指出了对待形式主义的正确态度,即深入形式主义学说内部,对形式主义者的每一个论据从学理上加以检验和辩驳。正是基于这一学术理念和方法,巴赫金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形式主义进行客观分析和学理批判。

詹姆逊:作为“语言牢笼”中的“囚徒”的形式主义

在该部分,杨建刚教授首先介绍了詹姆逊早期三部代表作之一的《语言的牢笼》,他指出,詹姆逊写作这一书的目的在于将俄国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这两种思潮向美国学术界予以“概括性介绍”,同时也对它们的基本方法论予以辩证而客观地“批评”。在该书中,詹姆逊深入解析了美国学术界对形式主义兴趣不浓的原因,并从理论自身的学术价值的角度阐释了形式主义的深远见解。

杨建刚教授认为,詹姆逊在学术研究中保持辩证分析与批判思维,并对索绪尔语言学、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进行反思。他认为,对话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方法论之间问题的张力往往可以打开学术大门。此外,杨建刚教授还指出,詹姆逊在其著作《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和《政治无意识》中,通过将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文本阐释学”,借用形式主义的结构分析方法来挖掘文本深层的“政治无意识”。也正是基于这一方法论,学术界将詹姆逊的学说命名为“社会形式诗学”。

本尼特:作为“丢失的遗产”的形式主义

杨建刚教授说,克服马克思主义面对的诸多困难并推动其发展的有效路径,即从马克思主义视角中重新审视和评估形式主义这一“丢失的遗产”,并将其吸收进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建构中。他指出,托尼·本尼特的《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学术界研究二者关系的一部力作。在这部著作中,本尼特不仅对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话的历史及其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形式主义批判、巴赫金在二者之间对话的尝试以及阿尔都塞与形式主义之间的相似性等问题的分析,本尼特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要求”或“创造”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话,因为事实上这种对话已经进行,而且还特别富有成效,而他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要“将两种传统的思想杂糅在一起——即形式主义与其后兴起的阿尔都塞主义的文学批评——来寻找因而会产生怎样的批评的摩擦”,对形式主义的学说和方法进行“地基清理”式的辨析便是其首要工作。

随后,杨建刚教授对“阿尔都塞学派”的理论建构与俄国形式主义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全面审视:“相对于巴赫金和詹姆逊,我们可以说,本尼特的研究是以一个阿尔都塞主义者的立场,通过对形式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重估和借鉴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伊格尔顿:作为“阅读方法”的形式主义

基于以往的研究,杨建刚教授指出,伊格尔顿极为赞赏卢卡奇和阿多诺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形式观,进而建构了自己的文学生产理论,用以分析社会意识形态和作家意识形态等如何转化为审美意识形态并进入文本的。在《如何读诗》和《文学阅读指南》这两本新著中,伊格尔顿对形式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阅读观。他认为,应该重视“形式的意识形态”,避免单纯形式主义,挖掘文本深层的意识形态信息,观察社会意识形态和作家意识形态如何转化为审美形态进入文本。

最后,杨建刚教授总结道,在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之间经历了一个从对抗到对话的发展过程。苏联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之间的对抗使二者失去了相互借鉴以改进自身的机会,而对话则使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尤其是结构主义)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巴赫金、詹姆逊、本尼特和伊格尔顿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中通过对形式主义进行价值重估和借鉴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之间的对话已经引起了文艺学界的关注,借鉴形式主义的方法论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方面。重新审视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遗产和方法论启示,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俄国形式主义的价值重估和学理批判,将有助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价值的再挖掘和中国文论的未来发展。

图片3图片4

在线互动实况


讲座临近尾声,同学们与杨建刚教授就讲座内容交流自身的思考与感受,杨建刚教授耐心为同学们解释疑惑。主持人傅其林教授围绕讲座内容进行点评,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充满活力,而马克思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密切关系到其原创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与其他思潮的碰撞和对话中吸收有利因素,为文学理论本身带来新的机遇。


主讲人简介

图片1

杨建刚,文艺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文学院和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社科基金项目6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关系史》、《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等专著、译著共3部,多次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采写:蔡亚纯 郑秋

图片:同学提供

编辑:黄捷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