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所所长В.В.波隆斯基教授受邀做两场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05日 浏览量 :

1120日下午与1124日晚上,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В.В.波隆斯基教授应新2会员管理端10888之邀,为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和听众们带来了题为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学术建构的主要方法”“西方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线上讲座。我院刘亚丁教授担任两场讲座的主持人。

В.В.波隆斯基教授(В.В.Полонский)为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现任俄罗斯文学理事会专家委员会主席,俄罗斯联邦总统俄语委员会成员,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标准和教科书审查委员会成员,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科学研究协调委员会成员,俄罗斯联邦科学院、俄罗斯科学基金会与高等教育部的特聘咨询专家,被批准为四川大学高端人才。

波隆斯基教授对两场讲座极为重视,精心准备良久,两场云端讲座内容翔实,角度新颖,现场反响好。第一场讲座主题为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学术建构的主要方法”,主要面向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师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波隆斯基教授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刘文飞教授主持、我院刘亚丁教授参与的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认为这将是世界斯拉夫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在中国出版后,俄罗斯同仁会把它翻译成俄文出版。

波隆斯基指出:进入20世纪后日尔蒙斯基、艾亨鲍姆和巴赫金等年轻的一代语文学家试图摆脱传记式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而对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的遗产予以关注,但是到30年代俄罗斯的文学研究重归历史主义的旧路,它是以在19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实用主义和价值趋向为指导的。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在俄罗斯开始了关于新的文学研究失去了独特的关键性方法的思考,过去总是要求建构文学的历史,认为可以从其中找到客观规律,而现在历史的名声则受到了毁损,因而认为作为文学的历史不能反映真实的现实,它仅仅是对受限制的语言的记载。后来文学史则试图在蒂尼亚诺夫和其他形式主义者之间找到平衡,在与其他历史序列的并行关系中分析文学的演变,但是应注意每个子系统内部的规律。波隆斯基教授以1995年法国乔治·尼瓦等出版的《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史》为例,认为该书作者就是将俄罗斯文学演进置于同哲学、戏剧、绘画、音乐和电影的关系中来加以分析的。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还伴随着俄罗斯与西方的命题出现了传统文明模式坍塌与全新模式产生的现象。1917年以后的俄罗斯文学宣称与旧的资产阶级的白银时代的文学决裂,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在继承那个时代的文学传统。在米·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现实是透过幻境来展示的,受到了形而上学式的反思的影响。在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作者肖洛霍夫和长诗《瓦西里·焦尔金》的作者的面目中,可以看到伟大的经典文学中的主题对小人物的关注。通过对20世纪俄罗斯学者在文学史方法论上梳理,通过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本身演进的回顾,波隆斯基教授为听众展开了俄罗斯文学史研究的不同侧重面。本场讲座入场人数为483名,长时间保持约380人次在线收听。 

 第一场讲座中的В.В.波隆斯基教授

 

第二场“西方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讲座由我院刘亚丁教授现场翻译,帮助大家突破外语限制,使得该讲座的受众人群大大增加,所有对俄罗斯文学与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感兴趣的师生均能有所获益,第二场讲座入场人数高达1367名,稳定在线人次约900人。

在第二场讲座中,波隆斯基教授重点介绍了西方世界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关注与研究的不同阶段,波隆斯基教授将西方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880年之前在法兰西内部作为恢复现实主义、自然主义雄风的工具;1880年中期到19世纪末伴随着关于俄罗斯人的套语出现,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当成欧洲自我意识构成的他者。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了地下室意识的外在肖像,以后他被解释为思想家,他对西方文明的衰落有所预示。波隆斯基教授以德法两国为例分析欧洲各国的陀氏研究热潮。波隆斯基教授提到,19世纪80年代西方世界流传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多是通过中介语——法语转译而来,因此许多译本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高卢法兰西”的审美趣味,但这并未降低西方世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艺术世界的狂热兴趣。波隆斯基教授指出,在20世纪批评家眼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足以同柏拉图、尼采并肩而立的思想家,是精神道路的指引者和时代变迁的预言者。1919年黑塞写了《卡拉玛卓夫兄弟或西方的衰落》,这篇文章与史宾格勒的书一样,预告了西方文明的衰落。弗洛伊德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亲》这样一篇文章,它实际上是《卡拉玛卓夫兄弟》译本的序言。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表现出的疯狂性,让弗洛伊德这样的精神分析学家也感到不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既有疯狂性的因素,也有其他丰富的相面,他构建了大的世界,这就使对他的接受具有多种可能性。

在两场讲座结尾部分,对于中国师生所提问题与咨询,波隆斯基教授一一回应并给予详细解释。在线师生表示受益良多,感佩教授严谨负责的学术态度。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俄语系教师池济敏说:在波隆斯基教师的第一次讲座中,他既关注了文学领域的基础问题,又非常深刻地反思了最前沿的思潮,为我们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做了非常好的学术启发。希望教授作为我校的特聘专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川大工作,提升我们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培养更多的俄罗斯文学研究人才。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李明芮说:在波隆斯基的讲座中,他指出西方世界将陀氏视作他者形象来观照自身——批判理性主义,反思现代性。通过教授的梳理,我们既了解到陀氏创作在西方世界中的变迁路径,也深刻体会到陀氏文学及思想的广泛的价值。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现当代文学博士生邱迁益说:波隆斯基老师的讲授让我受益匪浅,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土思想和启蒙思想的融合历程中,找寻后起国家人文思想的普遍境遇和独异价值。

浙江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宫清清说:可以看出波隆斯基教授的讲座具有很强的学术前沿性和兼顾宏观与微观的问题意识,系统结合了俄罗斯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批评史和诗学研究方向的视角,不是只重视单一方向的文本或理论或史料、作者生平研究,而且注重从对比中深刻地看待问题。


对于听众们的热烈反馈,波隆斯基教授称这对于他个人是极大的鼓舞,他特别感谢了刘亚丁教授与新2会员管理端10888,期待在未来能与川大师生有更多的学术交流。

В.В.波隆斯基教授为讲座准备了极其形象生动的PPT演示文稿


 

云端讲座结束后师生的感谢留言


 

 

 

文图:赵心竹 张嘉洮 胡曾莉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