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回顾|瓦季姆·波隆斯基: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象征主义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16日 浏览量 :

2023年9月28日,由新2会员管理端10888主办、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协办的学术讲座在江安文科楼418会议室举行。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与通讯院士、新2会员管理端10888讲座教授、教育部高端人才瓦季姆·波隆斯基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象征主义:发展阶段、美学纲领及其界定和特点》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刘亚丁教授主持,博士生佟宝慧任翻译,除我院外,还有来自川大外国语学院与国际关系学院,以及校外师生以线上与线下的方式共同参与。

我院院长李怡教授致辞表达对波隆斯基教授的欢迎,他指出,波隆斯基教授关心学院的教学科研,对此表示衷心感谢;他还回顾了中俄文学之间的深入交流

我院院长李怡教授欢迎瓦季姆·波隆斯基教授

 

波隆斯基教授俄国象征主义的起源、发展阶段和诗学特征等三方面作了深入阐释

首先,波隆斯基教授以俄国象征主义的起源引入讲座主题。被著名诗人阿赫玛托娃称为“世界艺术中最后一种伟大流派”的象征主义起源1870-1880年代的法国。象征主义首先在法国展开,但很快也蔓延到俄罗斯、德国、比利时、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国家。在俄罗斯,它发展为最强大的艺术现象,成为所谓俄罗斯文化“白银时代”的中心。象征主义从挑战实证主义、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庸俗真理开始,但很快,俄国象征主义就将美学与宗教直觉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发展为囊括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各艺术门类的伟大艺术时代。

其次,波隆斯基教授结合史实与文本介绍了俄国象征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在学术文献中,根据象征主义者的自述,通常将这一流派划分为3个基本发展阶段。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论俄罗斯现代文学衰落的原因新流派》(1892年)一文首次在俄罗斯文学中使用了“象征主义”一词。同年,出版诗集《象征》。然而,真正受到评论家和读者关注的象征派作品的首次亮相是在两年后,新诗人瓦列里·勃留索夫于1894-1895年在莫斯科出版了三卷本诗集《俄国象征派》。这一流派随即引起了诸多效仿。1900年代,俄国象征主义开始蔚为大观,亚历山大·勃洛克、安德烈·别雷、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等诗人被列入象征主义的“年轻一代”。“年轻一代”象征主义者从一开始就对艺术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试图让艺术从属于更普遍的生活任务。他们追求的是按照真、善、美的法则对生活进行宗教改造,其精神导师是俄罗斯哲学家和诗人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索洛维约夫(1853-1900年)。1910年代则是象征主义的衰落期。这时,两家主要的象征主义期刊《天秤》和《金羊毛》同时停刊,新的文学杂志《阿波罗》则为更多的文学流派(如未来主义与阿克梅派)登上舞台创造了条件。

最后,也是最为精彩的部分,是波隆斯基教授结合具体诗作对象征主义诗学所做的介绍与阐释。波隆斯基教授首先通过对魏尔伦的诗作《诗的艺术》的法语原文、勃留索夫俄语译本的朗读,说明了作为象征主义诗学核心的音乐性。其次,波隆斯基教授通过对巴尔蒙特《阿姆斯特丹夜晚的回忆》等诗作的朗读与分析证明了象征主义诗歌在声韵安排与结构安排两方面的音乐性。他季娜伊达·吉皮乌斯《女裁缝》、勃留索夫《创作》等诗作了深入分析,对象征主义诗学的隐喻与多义性特征做出了阐释。

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瓦季姆·波隆斯基教授作讲座

 

在提问环节,波隆斯基教授就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细致的回答。波隆斯基教授针对俄国文学乃至西方思想史中的“第三约”、俄国象征主义与法国象征主义的不同之处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表达了对中国诗歌和20世纪的两位女诗人茨维塔耶娃与阿赫玛托娃的热爱。

讲座最后,主持人刘亚丁教授对波隆斯基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他总结道:波隆斯基教授的讲座体现出了思想性、学术性和哲理性的高度统一,打通了文学、绘画、音乐、哲学等各学科间的界限,生动地为我们阐释出了象征主义的宏阔和精彩。

 

采写|唐可、佟宝慧

摄影|李双羽

编辑|骆世查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