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我院承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2022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下午,博士生论坛在线举办。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蒋忠波教授主持
博士生论坛由新2会员管理端10888蒋忠波教授主持,苏州大学传播学院张健教授评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博士生们作了主题发言与对话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郑画天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郑画天以《世界关照与本土关怀:变局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路径》为题发言。她聚焦20世纪上半叶救亡图存的大变局下,中国国际传播教育的萌芽和发展:从引进、仿照西方经验与教学方案到燕京大学新闻系改革,从密苏里模式、战时宣传模式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郑画天认为,这既是对历史的描述与解读,也为新的大变局下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传播学科提供了参考。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胡康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胡康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作了题为《高端人才VS低端劳工:智媒时代师范类院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路径探析》的发言。他立足“赛博格”时代,探索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展示操练的现实路径,提出综合类院校播音主持需要紧跟媒介发展趋势,力求培养具备中国特色的专业化语言传播、口语传播高端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帅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帅以《大变局下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守正与创新》为题发言。他认为,面对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与行业需求,不管是课程内容、形式,还是校内活动、校外实习,都应该进行统一的规划与设计,使学生真正受益。在各种变革之下,我们需要重视那些长时间维系的“不变”,以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成全自我,成全学科。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唐波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唐以《学缘视角下的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研究》为题发言。他收集并分析了2007年至2020年间共199位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的信息并进行了分析,提炼出开展新闻教育的建议:应明确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与成才培养间的密切关系、构建跨专业融合育人模式、拓展学生丰富而深厚的社会知识与体验、合理配置人才培养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温凯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温凯以《融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新发展》为题发言。他以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理论”为基础,将研究目光投放在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出版教育上。针对新闻出版如何“破局”,他提出如下建议:建构“专精”的出版系统与知识体系,培养“五有”人才,实践探索出真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真理,来促使新闻出版与传播的更好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游丹怡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游丹怡以《实习品与社区报兼备:燕大新闻学系教学实践平台<燕京新闻>研究》为题发言。《燕京新闻》是开展新闻实践教育,新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象征,游丹怡通过挖掘历史细节,从其作为实习品和社区报两个方面,分析了该自办新闻专业学习教育平台。她认为《燕京新闻》的历史为校园媒体的建设提供了启发。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闫晓宇、吴宇烨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闫晓宇、吴宇烨以《中国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观察:经验坐标与未来路径》为题发言。他们基于对20多所民族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的观察,总结其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未来可能的路径创新: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进行专业思政改革;盘活自身资源,培养适应民族院校的新闻传播人才;建立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民族高校新闻传播舆论共同体。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月发言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月作了题为《编译也是一种研究——以<新莱茵报>为例》的发言。他基于自身对外文报纸《新莱茵报》进行编译的经历,强调了编译对一般阅读理解乃至学科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编译是一项体系化且复杂的工作,包括对译文的审读、对译文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报刊名、事件等专有名词进行必要注释。做好编译有利于读者更好理解报纸所呈现的内容,也为其后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必要基础。
爱丁堡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志威发言
爱丁堡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志威以《“中国人在线”——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中国国族认同的话语(再)生产》为题发言。他探析了国族认同在中文互联网上被各种社会政治行动者进行话语再生产的过程,以理解中国数字媒体平台的给养性如何促成国族、民族主义话语及其所体现的国族认同的线上(再)生产,为中国数字媒体与民族主义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闫艳发言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闫艳作了题为《以原著文字查核中译文: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论著》的发言。她对该议题的深刻体会来自于她参与了教育部马工程重大项目中的相关摘编工作,她认为不同的语言在转化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很容易造成信息缺失,而核查重译则能够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获得原著文字所要传递的信息,有利于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作者思想。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许红玲发言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许红玲以《加强经典论著中新闻学基本理念或概念翻译的考证研究》为题发言。她通过对列宁新闻观论著的中译文考证,提出马新观经典著作翻译需要遵循恩格斯谈到《资本论》翻译时指出的原则。她认为,列宁的论著,具有很强的在情感上的表达特点,因而可以通过他使用的情感词句,来更深切地体会他对问题的重视程度等。以及涉及基本认知和概念方面,翻译时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因为基础认知和概念会影响新闻界对于他的理解,进而影响到事件,因此需谨慎处理。
苏州大学传播学院张健教授评议
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与博士生交流
发言结束,苏州大学传播学院张健教授进行了评议,他认为博士生论坛的报告选题丰富、充满活力,并针对发言内容逐一提出改进意见。随后,入会旁听的陈力丹教授与博士生们亲切交流,他从如何选题、如何做深做实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指导。
采写 | 高立颖、宋婧雯、彭可诣
编辑 | 蒋忠波
审核 | 操慧